来源:中国新闻周刊
一场持续三年的财务罗生门,迎来新进展。
香港联交所近日发布公告称,诺辉健康于10月27日被取消上市地位。这个曾被誉为“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”的明星公司,将正式退出资本舞台。
诺辉健康2015年创立于杭州,创始团队出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,创业方向瞄准的是结直肠癌、胃癌等高发癌种的居家早筛——不用去医院做胃镜和肠镜,在家进行粪便采用,便可初筛癌症风险。2021年,诺辉在港交所上市,首日市值突破300亿港元,被视为中国癌症早筛产业化的一个转折点。
但风光仅维持了两年。2023年诺辉健康被做空报告点名财务造假,2024年3月停牌,如今走到退市。医疗自媒体《健闻咨询》的最新调查披露更多细节:诺辉健康的销售为冲击业绩,默许经销商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作为检测样本,制造虚拟订单。
体外诊断行业自媒体“IVD资讯”创始人张洪华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指出,诺辉健康丑闻暴露的问题在于,体外诊断从设计、生产到市场销售,本就是慢生意,很难单靠资本市场运作“快进”。
来源:诺辉健康官网停牌18个月
诺辉健康创始人之一朱叶青曾在公开分享中提到,公司早期招人,他都会先问一句:“公司每天和粪便打交道,你会觉得是很low的事情吗?”这句话吓跑了许多面试者。
这一个细节或许能更直接认识这家公司。数据显示,国内约八成的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。诺辉健康核心产品之一是结直肠癌早筛试剂“常卫清”,用户只需在家采集粪便,无创、无痛,邮寄到公司检测,几天后就能拿到结果。
诺辉健康切入了一个在国内几乎空白的市场。2020年,“常卫清”成为国内首个正式获批上市的癌症早期筛查产品,次年被写进首部结直肠癌筛查指南,被认定是肠癌早筛的重要手段之一。其他产品,如“噗噗管”是国内首个获批的便潜血自测器,“幽幽管”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幽门螺杆菌自测器。此外,诺辉健康还布局了肝癌、鼻咽癌、宫颈癌等早筛产品线。
2021年2月,诺辉健康登陆港交所,迎来高光时刻。2023 年上半年,公司披露2022年的营收为 7.7 亿元,同比大增 259.5%,已连续两年实现近三倍增长。其中,“常卫清”收入3.6亿元,同比增幅 266.2%,是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。
但这一爆发式增长引发了质疑。2023年8月,美国财经媒体 CapitalWatch 发布做空报告,指控诺辉健康公布的2022年营收与其推算的销售额相差近九倍。报告称,团队历时16个月调研,通过访谈员工、走访医院与经销商、分析财报与电商数据等,推论出诺辉在医疗机构、民营体检机构、电商平台都存在夸大销售的情况。
诺辉健康连续两天回应,认为这一报告失实且具有误导性。创始人朱叶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指出,对方有意讹诈。公司随后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,上半年营收超越2022全年。事件一度陷入罗生门。
拐点出现在2024年3月。作为诺辉健康业绩的审计机构,德勤发函质疑其销售真实性。同月,诺辉健康因无法发布2023年年报,被港交所强制停牌,股价定格在14.14港元。2024年底,朱叶青辞任董事会主席及 CEO,今年2月又被高票罢免执行董事职务。
停牌18个月后,退市日期明确。多家基金公司已将其估值调至接近归零。《健闻咨询》近期报道补充了造假操作的细节:一些销售为伪造业绩,和经销商伪造虚拟交易合同,经销商拿到回扣,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作为检测样本,甚至一份样本会拆分给多个虚假检测账户。
找不到市场的尴尬早筛产品
作为早筛领域的头部上市公司,诺辉健康为何要采取如此激进的造假手段?行业观察者分析,这或与其商业模式有关。
朱叶青曾多次公开表示,希望把肿瘤早筛产品做成“快速消费型医疗产品”。“常卫清”对标的是美国上市产品 Cologuard,这是全球首款基于粪便 DNA 联合便潜血的肠癌筛查试剂,2014年获 FDA 批准,随后进入联邦医保。该产品在商业上取得了亮眼成绩——2020年销售额达8.2亿美元。朱叶青相信,“粪便样本+居家检测”的产品模式,在中国虽然是空白市场,但商业模式同样可行。
但尴尬之处在于,国内大众癌症早筛意识并不成熟。近年来,张洪华长期观察诺辉健康的产品营销方式,他发现,多数体外诊断产品,销售模式是通过经销商推广到医院,价格也被压得很低。但诺辉健康做出了品牌和产品溢价,几次将话题做到微博热搜,引发关注。但他直言,这个市场仍然小众,在国内,此类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医院,而非消费者。此前,也有厂商免费送类似产品给张洪华,但他坦言几乎没有尝试过。癌症令人恐惧,但作为慢病,日常容易被大家轻视,而且粪便取样要求较高,让人有些抗拒。
体外诊断自媒体“医业观察”创始人星哥指出,价格也是阻碍消费端接受的重要因素。在电商平台,一盒“常卫清”价格是1996元,“噗噗管”售价99元,“幽幽管”售价149元。在星哥看来,大家日常做一次全身体检,几十个项目加在一起不到2000元。但光检测结直肠癌就要近两千元,即便结果阳性,还需要通过“金标准”肠镜来确诊,普通人可能很难接受。
星哥分析,Cologuard在美国能卖得好,是因为当地肠镜预约很难,而且价格非常贵,早筛产品也能被医保报销。但在国内,这些条件并不适合。
要打开市场,诺辉健康还是要进入医疗机构。但进医院,意味着更长的周期,“甚至和肠镜、胃镜等医院检查业务冲突”,还需要被纳入医保,得到医生认可。
做空报告显示,2022年,“常卫清”仅进入了大约26家医院,服务约6000名患者。公立医院的肿瘤治疗市场规模远大于私立医院,但该产品在公立医院的销售额不足6%。在张洪华看来,诺辉健康的产品虽然拿了癌症早筛“第一证”,但能否被纳入到医院的常规检测体系,再被大众接受和使用,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考验。
记者:杨智杰
责任编辑:张玉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